伤春
朝代:宋代 | 作者:杨万里
2024-12-10 16:16:15
准拟今春乐事浓,依然枉却一东风。
年年不带看花眼,不是愁中即病中。
伤春的译文和注释:
原来预料今春许多活动其乐融融,到头来却依然辜负了可爱的东风。年年不带看花眼,不是愁中即病中连年以来未能去欣赏似锦的繁花,因不是愁绪满怀便是在病痛之中。
参考资料:
1、李立刚.千家诗:世界图书出版公司,1997:48
2、谢枋得等.千家诗:文化艺术出版社,2011:29-30
3、许渊冲.千家诗: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,2009:44
4、蒋孟豪.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:重庆出版社,2006:290
准拟:预料,满以为。浓:多。枉却:辜负。东风:春风。年年不带看花眼,不是愁中即病中不带看花眼:没有游春赏花的眼福。
伤春的背景:
苏轼、黄庭坚的诗歌将宋诗的发展推向了高峰,体现了一代特色。但以黄庭坚等人为首的“江西派”提倡的“点铁成金”、“夺胎换骨”的作诗主张却忽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观察、体验和积累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,杨万里为“诚斋体”诗歌作为对江西派的一种修正,是有其积极意义的。而这首诗便是“诚斋体”的典型作品。
参考资料:
1、蒙万夫.千家诗鉴赏辞典: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,1991:66-67
伤春的鉴赏:
这首《伤春》诗写的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。首句写诗人做的一个决定:对今春乐事早已安排好;次句用一个转折,推翻了之前的决定,也就辜负了好意送来春色的东风。第三句点明,不仅今年先做决定再推翻,而且年年如此;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负春光的原因。
春日可乐,而自己却非愁即病,年年都辜负了大好春光,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对立使诗人禁不住感慨万端,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。读罢此诗,诗人愁病交加的面容、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,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。不假雕饰,自然浑成,而诗意诗味即在其中,这正是“诚斋体”的成功之处。
杨万里在《荆溪集自序》中谈到自己写诗时,曾说:“步后园,登古城,采撷祀菊,攀翻花竹,万象毕来,献余诗材。盖麾之不去,前或未应,而后者己迫。”在他看来,平日所见所闻及所感似乎无不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材料,这和江西派“闭门觅句”,讲究“无一字无来处”,“虽只字半句不轻出”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。但“诚斋体”也有其弊病:由于写作比较“随便”,有些诗艺术概括不够,境界不高,社会意义也不大。此首可以说是个典型。
古诗工具简介:
- 栏目:教育工具
- 使用次数:149806 次浏览
- 更新时间:2024-12-10 16:16:15
- 古诗工具链接:https://www.gongjuwang.com.cn/gushi
古诗大全通常指的是收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合,这些诗歌不仅包括了著名的唐诗、宋词、元曲,还可能包括了先秦、汉魏六朝、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诗作。它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