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暮到家
朝代:清代 | 作者:蒋士铨
2024-12-11 13:51:43
爱子心无尽,归家喜及辰。
寒衣针线密,家信墨痕新。
见面怜清瘦,呼儿问苦辛。
低徊愧人子,不敢叹风尘。
岁暮到家的译文和注释:
译文
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,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。
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,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。
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,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。
母亲啊,儿子已经愧对您了,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。
注释
及辰:及时,正赶上时候。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。
寒衣针线密:唐诗人孟郊《游子吟》: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
低徊:迟疑徘徊,扪心自问。愧人子:有愧于自己作儿子的未能尽到孝养父母的责任,反而惹得父母为自己操心。
风尘: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。
参考资料:
1、中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;冉守岭主编,关爱青少年诗选,中国文联出版社,2011.08,第157页
2、许海山主编,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,北京燕山出版社,2007.4,第282页
岁暮到家的背景:
乾隆十一年(公元1746年),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,此首诗就是描写蒋氏与其母团圆时惊喜中又含伤感的真实场景。
参考资料:
1、姜山秀,李桂廷主编,大学语文,山东人民出版社,2008.12,第74页
岁暮到家的鉴赏:
母爱是人类最伟大、最无私的情感,但古诗中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却不很多,最著名的当属孟郊的《游子吟》,说尽了天下父母爱子之心。蒋士铨这首《岁暮到家》则从另一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的爱心,与孟诗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,并没有停留在单纯、抽象的叙写上,而是借助衣物、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、形象化。
“爱子心无尽,归家喜及辰。”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没有止境,儿子及时归来使母亲惊喜万分,首联上句直写母亲的爱心,下句写久别的儿子岁暮之际回家团聚时母亲的喜悦心情,一个“喜”字,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怀和怜爱、思念和期望,是上句的最好注脚。
三四句说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,问候的家信墨痕尚新。这两句诗极力突出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和思念:细细缝好御寒的冬衣,时时捎去嘘寒问暖的家信。那一针一线,一字一句中蕴涵了多少慈母的爱心。一个“密”字,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;一个“新”字,道出了母亲心中的思念和关怀。
五六句说一见面便心疼儿子的面容清瘦,叫着孩子问起一路上的艰辛。这里叙写母亲与儿子相见时的情景,进一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:看到儿子面容清瘦,母亲心中十分怜惜,连忙把儿子叫到自己跟前,仔细询问一路上的风尘劳顿,问长问短,反反复复,不厌其烦。一“怜”一“问”,慈爱之心,跃然纸上。
最后两句写儿子心中惭愧自己没有尽到孝敬母亲的责任,不敢向母亲诉说那一路的风尘,这里通过直抒诗人的惭愧心情表达出母子之间的深情。在慈爱的母亲面前,诗人心中百感交集:一方面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,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内疚,由于自己出门在外未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,深感未尽到人子的责任,从而辜负了母亲的拳拳之心。因此,不敢诉说自己旅途的艰辛。除了惭愧之外,此处也含有担心直言远行的劳顿,会使母亲更加心疼的含义,因此“不敢叹风尘”,自然也蕴涵了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的意味。
古诗工具简介:
- 栏目:教育工具
- 使用次数:147524 次浏览
- 更新时间:2024-12-11 13:51:43
- 古诗工具链接:https://www.gongjuwang.com.cn/gushi
古诗大全通常指的是收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合,这些诗歌不仅包括了著名的唐诗、宋词、元曲,还可能包括了先秦、汉魏六朝、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诗作。它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。